市中醫藥學會第五屆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順利召開
鄧 莉同志新當選會長
市中醫藥學會第五屆二次會員代表大會于12月17日在重慶長城酒店順利召開。全市175名會員代表及衛健委、市科協相關領導出席了會議。
大會由副會長毛得宏主持。市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楊隆奎致開幕詞。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陸靜通過視頻的方式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她充分肯定了重慶市中醫藥學會取得的工作成績,對學會的發展提出了希望,一是強化政治引領,把握學會發展方向,二是深化系統改革,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三是堅持凝心聚力,加強學會間的互動交流。市科協二級巡視員袁強同志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市中醫藥學會的工作,并希望加強學會治理體系和結構建設,提高治理能力,建設高水平一流科技社團。
副會長兼秘書長吳斌作理事會工作報告,匯報了兩年以來學會做出的工作,部署了今后學會工作,他希望所有會員要凝心聚力共同將學會的事情做好。
市中醫藥學會黨支部書記、副會長李延萍做關于調整理事會、監事會人員的說明;根據學會的章程和學會發展的要求,對學會的組織機構進行調整。通過選舉程序,增選鄧莉、周汛、陳永亮、任毅、張楨同志為理事;增選鄧莉、周汛、陳永亮、任毅、張楨、彭志財、徐梓輝同志為常務理事;鄧莉同志以全票當選新會長。張秋萍同志被選為學會監事會臨事長。
新任會長鄧莉在講話中肯定了學會做出的貢獻,并對學會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堅定辦會方向,搭建良好平臺,促進學術交流;二是堅持以人為本,加強自身建設,提升服務能力;三是堅持黨的領導,規范學術行為,推動學會健康發展。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盡職盡責,團結全市中醫藥工作者,把學會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本次年會以“內科疑難雜病的中醫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為主題。在專題報告中,全國首屆名中醫、重慶市中醫院張西儉教授以《脈診為先,四診合參--病機結構辨治示例一則》為題,引用一則病例引出臨床應用模式,病機辨治是真正體現治病求本原則、本在病機,因而是比病候論治為據的模式更深入、更準確、更理性的模式。
重慶市名中醫、涪陵區中醫院聶天義教授以《中醫藥守正創新應“衷中參西”》為題,深入的闡釋了“衷中”乃是“守正”,“衷中”之“參西”,當為創新,在學習和臨床的“參西”過程中,對待西醫,要善于運用中醫的視角去分析,用中醫的思維去考察,用中醫的理論去研究,用中醫的胸懷去采納。
重慶市名中醫、重慶市中醫院王仁強教授以《和血養血法治療腸道黑變病》為題,細致的解釋了大腸黑變的流行病學,MC與大腸腺瘤及大腸癌的關系,MC的病理變化、內鏡表現、病變部位、主要病因、主要臨床表現、國內藥物在MC治療中的現狀,氣血(陰)虧虛是根本,臟燥是表象,氣血津液輸布失常是關鍵。
大會進行了學術交流,重慶市中醫院主任醫師田鋒亮以《溫補三陰法論治腹痛綜合征》為題,深刻的講解了腹痛綜合征的中醫治療思路,涪陵區中醫院副主任中醫師吳雷以《淺談繼承和學習補陽還五理論的體會》論述補陽還五理論建立來源及思路來源;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西南醫院主任醫師王勇以《中醫藥防治骨質疏松概述》為題,詳細的論述了骨質疏松癥及防治的措施;重慶市第六人民醫院史云佳以《重慶地區膝骨關節炎中醫證候分布規律的研究》為題,從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和展望幾個方面進行了深刻的講解;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黃科以《二妙散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作用機制探討》為題,闡述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相關知識。專題講座及學術交流為與會者帶來豐富的理論知識,活躍了學術氛圍,提高了學術交流水平。
本次學術年會共收到論文130篇,33篇評為優秀論文。市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李延萍、楊大堅和徐梓輝教授主持專題講座和學術交流。楊大堅副會長為優秀論文作者代表頒發了證書,并作了會議總結。